联系本站

叶跃进个人网站

yeyuejin.cn

城市交通拥堵的二个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办法(手机版)
来源: | 作者:叶跃进 | 发布时间: 2021-10-13 | 93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城市交通拥堵的二个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办法

叶跃进

 

每年国庆、过年等中长假高速免费时,都会发生在高速上堵长龙的壮观景象。细想一下,高速是时速60以上到时速120的交通,本应是流畅的,怎么会堵长龙呢,原因不是在高速上,而是在高速的出入口,即沿途城市难以承受高速的集中来车,是先由城市拥堵逐步地堵到了高速。

1、安全交通车流常数3.6秒及道路的饱和车流。

在长时间的观察中,我发现了一个公路交通的常数,即安全车流是每3.6秒通过一辆车,这个3.6秒是个常数,我称之为安全车流常数3.6秒。

1.1、先来看一下高速安全车速和安全跟车距离的关系。

1.1.1、按交通法规,两车AB时速都是120km,其安全跟车是120m

换算成秒就是,3600秒跑120000m,跟车120m,即车速每秒33.33m,跟车120m,除一下得:120/33.33=3.600秒,

AB两车的车流速度,是每3.6秒过一辆车。

1.1.2、现在两车AB时速都是100km,安全跟车100m

换算成秒就是,3600秒跑100000m,跟车100m,即车速每秒27.777m,跟车100m,除一下得:100/27.777=3.600秒,

AB两车的车流速度,还是每3.6秒过一辆车。

1.1.3、再来看看城市里两车AB时速都是30km,安全跟车30m

换算成秒就是,3600秒跑30000m,跟车30m,即车速每秒8.333m,跟车30m,除一下得:30/8.333=3.600秒,

AB两车的车流速度,还是每3.6秒过一辆车。

看到没有,安全交通存在一个流量常数3.6秒,每3.6秒过一辆车。

1.2、饱和车流及过急车流和过缓车流。

1.2.1、饱和车流。

假如在高速的某条车道上有一个长龙车队,很长很长,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,C是该车道边的某一点,每隔3.6秒就有一辆车过C点,那么就可以说该车道上的车流是饱和的。

当车流速度(注意:不是车速)大于3.6秒,如7.2秒,那就是过缓车流。这时高速上开车是非常安全的,前后都看不到车。

而当车流速度小于3.6秒,如1.8秒,那就是过急车流了。这时在高速上开车就是很不安全的,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车子。

1.2.2、当高速上是饱和车流而沿途城市里是过缓车流时,高速上堵长龙就开始了。

因为高速只是为人们出行的场景,人们都生活在城市,所以总要有出口。现在假设高速上每3.6(饱和车流)就有一辆车要进入某个城市,而这个城市每7.2(不饱和车流)才能接受一辆车,即高速上每下来两辆车,城市只能接受一辆,城市通行的承受能力差,出现堵车,时间一长就自然会堵到高速上。

也就是说,要想高速上不堵车,必须是沿途的城市不堵车。

2、城市堵车两大主要原因分析。

城市里面为什么会堵车?两大主要原因。第一是车的保有量过大。城市里的人越多,越富有,车就越多,道路上车子的密度就越大,跟车距离越近,在安全车流3.6秒的情况下,车速就越慢,自然越容易堵车。

这个很好理解,就是用安全常数3.6秒反推,都是安全车流,跟车60m,车速就是60km/h,跟车30m,车速就是30km/h,跟车10m,车速就只能10km/h了,跟车的距离越小,车速越慢,道路上车的密度越大,疏散的能力就小了,越容易堵车。

这是城市里人多车多的原因,很难解决。而另一个大原因就是红绿灯。

2.1、红绿灯的功过。

2.1.1、红绿灯的功劳。

本来是没有红绿灯,特别地,一座空城,四下无人,马路上只有一辆车,这时马路上是不需要红绿灯的。一般地,当一个城市人很少,车很少时,就像改革开放前那样,城市没有红绿灯也是可行的。

到了2000年,也就是改革开放20年,城市里人多起来,车也多起来,特别是2006年以后,私家车风行,没有红绿灯的城市,靠交警站路口指挥是难以应付的,这才逐步地引进道路指挥新型工具红绿灯。从2000年到如今20多年,红绿灯维护城市交通安全的作用是很大的。这个功劳不能抹掉。

2.1.2、红绿灯的压力。

近些年,城市车辆越来越多,保有量越来越大,红绿灯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

假设一个十字路口,南北、东西都是双向6车道即单向3车道,分右拐、直行和左拐,假设每向每道的路权是均等的,那么,除了右拐不影响其它行车外,直行和左拐都会影响其它方向和车道上车辆的行驶。

我们选由西向东的直行来分析,用D表示,它要影响由东向西的左拐、由南向北的直行、由南向北的左拐、由北向南的直行共4种状况的车辆行驶,其中,由南向北的直行和由北向南的直行可以合并(或者由南向北左拐与由东向西直行合并等),至少存在3种状况不能与D直行共存。

因为路权均等,再假设各通行30秒,D直行30(绿灯)后,就要等红灯90秒。当D直行30秒内通过的车辆数大于或等于绿灯通行30+等红灯90=120秒内D直行所来的车辆数时,D直行是不堵的,但是,当D直行30秒内通过的车辆数小于120秒内所来的车辆数时,D直行就堵了。

举个例子,假如D直行的通过能力是30秒内10辆车,实际的车辆很少,120秒只来了3辆车,30秒内能全部通过。但若120秒内来了13辆车,显然30秒内不能全部通过。

2.2、红绿灯的无奈。

假如车流是饱和的,如上班高峰,D直行在过绿灯和等红灯的120秒内每3.6秒来一辆车,120秒内就来了33辆车。现在要让33辆车在绿灯的30秒内通过路口,计算一下,30/33=0.9秒,即每0.9秒通过一辆车,这是不可能的。

在现实里,D直行由红灯变绿灯,所有等侍的车辆都要有一个从静止到起步的过程,所耗时间跟人的视觉反应、思维反应、动作反应相关。

后车驾驶人看到前车动了,正常反应0.2秒;然后是判断,确定前车是否真的起步(因为前车存在动一下又停的情况),这个判断通常0.4秒;确定前车起步后,后车驾驶人才开始动作,松脚刹并把脚移到油门踏板上(还没加油),这个动作正常(非急迫)情况下需要1秒,并且,这个1秒里车是怠速前行的,时速6码左右,也就是1秒前行2米;最后才是驾车人加油前行,正常起步加油时速是20码,也就是每1秒前行5米。

平均一辆车长4.5米,前面怠速行驶12米,接着加油行驶0.52.5米,再加上①②的视觉反应和思维反应0.6秒,合计需要2.1秒左右。也就是约每2秒通过1辆车,30秒通过15辆车,不可能实现每0.9秒通过一辆车。

按照这个分析,D直行由红灯变绿灯30秒内的饱和通过能力是15辆车,而绿灯行+红灯停的120秒内D直行的饱和来车是33辆,33-15=18辆。也就是每一个周期120秒的两分钟内,都有18辆车不能通过路口。

这就是红绿灯的无奈。

3、解决城市堵车的办法。

显然,第一大主因人多车多,如果中国大城市战略不改变,这一主要原因就无法改变,所以它不属于城市交通问题。

剩下的,解决城市堵车的主要办法就只有一个,解除当前的红绿灯。

3.1、快慢交通分设。

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场景,细分起来,参与交通的有:人、汽车、摩托车、自行车、电动自行车、人推车等,交通阻碍来自于他们的相互交汇,人车交汇、车车交汇等。比如人车十字路口的平面十字相交,用红绿灯来解决就是人走车不走,车走人不走。

有没有办法来实现人走人的,车走车的呢,当然有,就是变人车平面相交为人车立体相交,如立交桥等。现在的城市里,基本上都是建人行立交桥,人让车,人“上天入地”,困难重重,成效不大。如果改成车行立交桥,车让人,车“上天入地”,车的通行能力远远大于人,执行起来就简单易行。按照思路,就要多建车让人的立交桥。

建造也简单。因为车让人的立交桥高都只要3米,坡度1度到10度分设几个档,这样的产品就是一个模块产品,可以批量集中生产,然后运到指定位置安装,适用性强,比建那些昂贵的城区高大立交枢纽要实用多了。

如果建设这样车让人的车行立交桥,3米高人行主洞的两边还有两个辅洞,可以建成两个2米高的电动自行车道,这样,就把复杂的城市交通相交分成三组,一组是快速(汽车、摩托车)走桥上,二组是中速(电瓶自行车、三轮车等)走桥下两边的辅洞,三组是慢速(人、人推车等)走桥下主洞。

3.2、变车车相交的硬相交为软相交。

如果说车行立交桥解决了人车相交,剩下的就是来解决车车相交了。

3.2.1、安全行车自然包括安全变道。

高速上安全跟车距离除了应付前车急刹车外,还包括相邻车道上车辆变道。

比如上ABC三车,时速都是100AB在行车道,C在超车道,当AB的车距保持100米时,C从超车道通过变道插入AB之间通常是安全的。

这个同样适应城市,ABC在城市时速30时,AB跟车保持30米,C通过变道插入AB之间通常也是安全的。

也就是说,在安全的跟车距离内,正常的插入式变道也是安全的。

3.2.2、城市交通中车与车的硬相交与软相交。

城市交通的十字路口,东西直行车辆与南北直行车辆的相交就是硬相交。硬相交的特点是非此即彼二者取一,若东西直行通,则南北直行就不通,反之亦然。如何保证硬相交有序通行?需要交警或红绿灯来指挥。

除了硬相交,还有一种是软相交。高速上由匝道并入高速慢车道再变道到超车道,实际上就是由最右到最左,如果是十字相交,就是硬相交,在高速是不可能的。高速上由慢车道到快车道是通过在行驶过程中的多个变道完成的,它也是一种车车相交,只不过这种相交,是在车辆不停运动中完成的,是软相交,它不需要红绿灯。

在城市里这种软相交,也是经常发生的。

也就是说在城市交通中,完成车与车的相交有两种,一种是通过红绿灯来完成的硬相交,另一种是通过行驶中的变道来完成的软相交。

现在好了,只要把城市里车辆交通所有的硬相交全部变成软相交,现行的红绿灯就可以取消了。

3.3、“掉头岛”与“单环路”。

要实现城市交通的硬相交到软相交的转变,只需要对城市的道路略加改造:一是把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改成两个丁字路口,主干道保留直行,次干道取消直行。二是把主干道左拐改成直行+掉头+右拐,次干道直行改成右拐+掉头+右拐,次干道左拐改成右拐+掉头+直行。如下图一:

 

(图一)

3.3.1、设置“掉头岛”。

由图一可以看出,一个十字路口改成两个丁字路口后,有西左拐、南左拐和南直行三个行车方向需要在东西向的道路上进行掉头,这就需要掉头畅通、安全专门通道。

下面图二,是标准双向6车道上改建的掉头岛。

 

(图二:掉头岛)

估算整个掉头岛长度应该为12车道,60米左右,可以利用十字口的场地改建,也可以不利用十字口单建,各有利弊,就不分析了。

这个掉头岛其它都好,只是一个缺点,就是转弯半径很难做大。城市里大部分车辆都是可以用4车道转弯,但大型车辆如大卡车、大消防车、大公交车等,就不行。好在大卡车之类,可以设定时间,在车流不大的情况下,在掉头岛用6车道甚至8车道掉头,只是这种掉头很难规范。大消防车有特别的路权,可以局部封路和拆除路障。

大公交车就比较麻烦,需要另行解决。

3.3.2、设置“单环路”。

下而图三,是一个单环路示意图:

 

(图三:单环路)

 

单环路类似循环岛,但通常的循环岛都难以做大,若单车道就不能解决问题,若多车道,则内侧到外侧、外侧到内侧的变道困难,不适用。如果凭空做的很大,太浪费。而单环路则是围绕某个建筑物、某个场地的,基本能达到行驶车辆改变方向的作用,同时线路很长,容易变道,包括大公交车的转弯和变道。

如上图三单环路,在每个十字路口设定的是单环路上的车既可以右拐驶出,也可以直行驶出,这样,进入单环路的车只有右拐可入,直行不可入。如果设定单环路以外的车直行可入,则单环路里的车就不可直行驶出。

也就是说,单环路直行驶出与其右手边车道直行驶入,是硬相交的,二者只能取其一。

3.4、单环路+掉头岛,可以取消红绿灯。

下面图四,是单环路+掉头岛消除红绿灯的示意图:

 

(图四:单环路,><掉头岛 )

图中,单环路布局是随意的,掉头岛是配置的,从是随意选取的,从也是随意选取的,表明这种交通结构是可行的。

缺点是太复杂,没有导航很难行走。

3.4.1、每个路口只要1个单环路+1个掉头岛。

下面图五,是某一个十字路口的四个方位,任意1个方位的单环路+1个掉头岛,都能取代该路口红绿灯的作用。

 

(图五:十字路口四个方位单环路的作用是一样的)

假设图五的左右是西东、上下是北南,那么单环路①是在东南方位,单环路②是在东北方位,单环路③是在西南方位,单环路④是在西北方位。

从图五很容易看出,一个十字路口只要一个单环路+一个掉头岛,就能实现这个路口任意方向和车道上来的车辆在三个方向的左拐、直行和右拐,只有一个方向来车需要经过掉头岛掉头才能进入单环路,影响大型车辆通行。

3.4.2、像淘汰大筒套公交车一样淘汰大公交车。

假如一个十字路口只有一路公交车,那么总能设置一个单环路来满足公交车的行驶避开掉头岛。假如三方都有公交车的来车,大致还是能够设置一个单环路来满足公交车绕开掉头岛。但若四个方向都有公交车来车,那就必然有公交车要用到掉头岛了,也就是至少有一路公交车不能通过。

解决的办法有两个,一个是淘汰大公交车,像当年淘汰大筒套公交车(带拖挂的那种)一样,现在的城市交通真的只适应中小公交车了,现在除了上班高峰,平时的公交车乘车率很难达到10%,经常看到40、50座的公交车只能拉到3、5个人在路上跑,太浪费了。

如果都改用中小公交车,20座以下的,转弯半径小于四车道的,那也就不需要单环路了,只用掉头岛就能解决。

3.4.3、单环路+新规红绿灯。

如果非要不淘汰大型公交车,那还有一个办法,就是单环路+新规红绿灯。如下图六:单环路+新规红绿灯。

 

(图六:单环路+新规红绿灯)

在图四中的单环路为什么要配置掉头岛,因为从图三中可以看到,当单环路里的车能从8个方向驶出时,则单环路外进入单环路就不能有8个,只能有4个,并且4个方向都只能是右拐进入。

如上图六,从左向右直行驶入与单环路从上向下直行驶出,是硬相交,二者只能取其一。

看起来也是用到了红绿灯,但这里的红绿灯跟以前的红绿灯大不相同,只管1对硬相交,若路权相等,就是各通行30秒,再按文章开头的计算一下。

按安全行车常数3.6,D直行60秒来车16辆,而按车辆起步2秒计算,绿灯30秒内能通过15辆。

一个是通行15辆,一个是来车16辆,一个同期60秒内,基本能实现不滞留车,也就是基本上是不会堵车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完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1-10-13

 


老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