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家印和恒大的本质
叶跃进
许家印和恒大事件,还是要聊一聊的。
一
网上在聊恒大或者许家印,都是分开的,要么只说恒大,要么只说许家印,我觉得他们是把恒大和许家印混为一谈了,他们以为恒大就是许家印或者许家印就是恒大,这样一来就看不清本质了。而要看清这件事情的本质,是很有必要把许家印和恒大分开的。
恒大是一个上市公司,上市公司就是一个规范的公司,何为规范的公司?在美国人的主导下创立了现代企业制度,凡是规范的上市公司都应该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。在现代企业制度里就有一条,企业的老总和企业是分开的,至少在财务上是分开的。
假如许家印有一个弟弟的业务跟恒大一毛关系都没有,他弟弟来看望许家印,许家印请他弟弟两人吃饭花了一万块钱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,这个花费的一万块钱跟恒大的业务一毛关系也没有,纯属于许家印的个人私事,就应该是许家印私人掏腰包而不能拿到恒大报销。这时,假如许家印把这个一万块钱拿到恒大报销了,那就是违反了现代企业制度,侵占了恒大的钱。
这种侵占属于什么性质呢?那要看问题的严重程度,比如挪用、贪污,甚至盗窃。
还有一个常识,就是“钱”这种东西,一旦产生,是不会自行消失的。比如人民银行发行100块钱,依据什么发行呢?渠道很多,比如是产品出口有外汇要进来,中国实行的是外汇管制,就是美元在中国不流通,需要兑换成人民币,如果是100元,这是央行就可以发行100元。央行发行的100元给了谁?给了出口产品的企业。企业拿到这个100块钱后,有可能是付了员工的工资,也有可能是购买了原料,也有可能是暂存企业以备用。如果是付员工的工资,员工拿回家后,也许是买吃的花了,也许是买用的花了。如此等等,看到没有,这个100块钱只是在流动,永远不会自行消失。
一个是现代企业制度,一个是钱不会自行消失,用这两个工具一比划,就能看清许家印和恒大的本质了。
恒大通过业务运作欠了2.4万亿债务,这个债务是恒大的,不是许家印的,不是许家印欠了2.4万亿债务。那么恒大所欠的2.4万亿债务是怎么欠的呢?比如从银行贷款就欠了银行的钱,网上说是7000万,所谓贷款就是一种契约交易,恒大给了银行的契约抵押,银行就把7000万块钱给了恒大,也就是说恒大欠银行的钱是两个方面的,银行得到了恒大的契约抵押,恒大得到了银行的钱,双方都不吃亏,是很正常的事。
什么才是不正常的事呢?
按照钱一经产生就不会自行消失来对照,就是看这个2.4万亿的钱到了恒大,它都流向了哪里,买地是恒大的业务,盖房子也是恒大的业务,净利润给了董事会也是恒大的经营范围,凡是跟恒大业务相关的,都是正常的。
但是,假如不明不白地被许家印占有了,或挪用,或贪污,或盗窃,或巧立名目违规占有,那就是不正常的。
其中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不知资金去向,这个就可以比照贪官“不能说明财产来源”情况来认定,就是认定恒大的钱被许家印贪污了。
这时,许家印和恒大的本质是什么呢?
就是恒大所欠2.4万亿的钱,没有用到恒大业务上,而是被许家印或挪用或贪污或盗窃或不明不白地违规占有了。
债在恒大,钱被许家印违规占有,这就是本质。
二
向美国申请破产保护?或将会成为笑话!
现代企业制度是美国主导创立了,现在许家印违反现代企业制度搞了一个假破产、真保护叫美国裁决,美国怎么裁决?
两种可能,一种是美国为维护美国的尊严,说你许家印违反现代企业制度,不予裁决。另一种是美国站在制裁中国的立场上,跟你许家印串通一气,予以裁定。
不予裁决就不说了,现在说说假如予以裁定。
假如予以裁定,那就是美国为你许家印违反现代企业制度、违规占有恒大的钱提供帮助,也就是共同作案。这样钱怎么算?美国只收取你许家印的诉讼费就行了?你许家印以为美国是干什么的,美国跟你许家印共同作案,赃款都是你许家印的,美国只收取诉讼费,其它一分钱都不要?怎么可能!按照美国的一贯做派,美国是一定要得到赃款的大头的,大到什么程度?不知道,也可能七三开也可能八二开,也可能拿走95%或者99%,都是有可能的。
该你许家印得的钱,中国也不会为难你,不该你许家印得的钱,都是赃款,你到美国申请破产,说不定这些赃款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给美国拿去了,反正是赃款,美国不拿白不拿,反正是赃款,中国没办法对付你,美国还没办法对付你吗!如此你许家印人财两空,岂不是成了笑话。
三
假如在美国申请破产成功,那恒大的由国内银行担保的境外债务(美元债务),也势必一笔勾销了,国内银行的担保契约也就自然消失了。
这个也是境外申请破产保护的障碍。
四
就算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成功,所保护的也只是免去恒大的债务追讨,而不可能保护你许家印违规占有恒大的赃款不受追缴。
至于许家印的家人跟许家印分赃,存在两种情况,一种是销赃,一种是共同作案。如果是销赃,那退赃就可以了,如果是共同作案,那就要同案同罪。如果许家印是死罪,那其他共同作案的都是死罪,弄不好就是相当于满门抄斩了。
在许家印和恒大的事件中,只要分清恒大的欠款和许家印的赃款,本质就一目了然了。
2023-10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