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寿命
叶跃进
简单地说,寿命就是说人能活到多大岁数。
网上说这类话题的人很多,但本人认同的没有,所以才亲自操笔,写上一段。
为什么不聊长寿呢?因为在我的认识里,人们连自己本分的寿命都没有活到,何来长寿呢!
两个依据,第一个依据,十多年前看过一个文章,说人的最高寿命可到160岁,传说中国古代就有。最近又看到一个帖子,说人的正常寿命可到120岁至130岁。简单地说,人的最高寿命可到160岁,正常寿命可到120至130岁,这两个结论,是由人的基因理论决定的。除了这两个依据,其它的都是自己想出来的。
通常情况下,人为什么活不到120、130岁呢?
道理很简单,当人的一切活动都符合基因的要求时,人正常能活到120、130岁,最高可达160岁。问题是人的活动很难符合基因的要求,当人的活动不能符合基因的要求时,人的活动就在减寿。也就是人的所作所为只能减少寿命,而不能延长寿命,哪来的长寿呢?
基因的生命作用是非常强大的,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基因差别,在现实中就相差千万里。比如运动,有的人的基因适合运动,有的人不适合运动,比如喝酒,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,比如吃肉,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,等等等等。人的基因多少亿个,所以人的个性千差万别。
如何知道自己的基因有哪些要求呢?目前科学上还没有答案,要有答案的话,人都活160了。
有两个经验判断可做参考:
第一,人的个人经历总结。孔子说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。五十知天命,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以后,就可以依据自己的经历,而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,不适合做什么,比如喝酒,比如睡觉,比如运动,都大体上能够知道了,清楚了等等。
显然地,只做自己适合做的事情,自然就少减点寿命,有可能活到120、130岁。反过来,过多地做了自己不适合做的事,就会加快寿命的衰减,不要说120、130岁了,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达不到。
第二,假如有人到了五十多岁,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,不适合做什么,怎么办?因为不管怎么做都是减寿的,所以,在有两种减寿的做法中来选择,两害相侵取其轻,自然就要选择少减寿的。
首先要知道哪两种方法。一种就是任性的,一意孤行。另一种是从众的,看古今中外的多数人怎么做。
因为有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,不适合做什么,所以,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是赌,那就存在概率了,看哪种概率的大、那种概率小。
比如赌自己能喝酒,任性。而自己到底能不能喝酒?不知道,只是赌,喝也是赌,不喝也是赌。这个概率是多少呢?二分之一,50%,一半对一半。再看看古今中外的众人,在相同的年龄里,能喝酒的人十分之一,概率就是10%。二者一比,立马清楚,不用我说。
再比如快乐,中国古言道:乐极生悲。
假如命中注定的快乐,普遍的是12000个,均分到每年100个。有的人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?就是他透支了快乐,本分的是每年100个快乐,而他偏偏要每年1000个,把十年的快乐一年就用完了,把命里注定的三十年的快乐三年就用完了,后面怎么办?如果幡然醒悟,痛改前非,忘掉快乐,清心念佛,也许还能渡过应该有的余生。如果执迷不悟,依然我行我素,乐极了自然生悲。古代的一些皇帝短命,就是这么走的。
解放前的小说、电影里多有描述的吸毒,吸毒也是一种透支快乐,结局都是悲惨的。
再比如运动,自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运动,运动是赌,不运动也是赌,概率50%。但是,古今中外的众人里,适合运动的80%,不适合运动的20%,聪明人一看就懂。
最近网上不少帖子鼓动人们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想乐就乐,这是在诱导人们加速减寿。当然了,有人非要把命里三十年的快乐三年就快乐完,就像吸毒一样,过把瘾就死,他自己觉得值,那也是一种独特的活法。
反过来,平平安安,平平淡淡过一生,随众而不出众,则是另外一种活法。
只不过,后一种活法,通常来说活的长久一些。
很多的人们,只有见到棺材时,才能体会到活着与快乐的区别。
我们这些退休的60多岁,按照120岁,还有60年的寿命,即使90岁也还有30多年,好好地珍惜生命,不要糟蹋生命,把本分的生命慢慢地过完才是赢家,路还很长。
写得不咋地,就是这个意思。
2022-8-1